《节能条例》(EnEV)是有关德国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。在2017年生效的新版《节能条例》规定了德国最低能源标准。这不仅将影响公共部门的新建筑,还会影响私人建筑。评论家预测这会增加建筑业的成本。

背景

《2017节能条例》是德国对欧盟现行法规的响应——更准确地说,是对2010年通过的《欧盟建筑指令》的响应。该指令规定了欧盟内所有的28个成员国应确保自2021年起,所有新建筑都是近零能耗建筑,这意味着它们几乎不需要消耗能源。该如何推行这项欧盟标准是每个成员国的责任,这意味着德国政府也有义务推出合适的法规实现这一标准。《欧盟建筑指令》要求在2017年初推出这些法规的草案。因此推出了《2017节能条例》。利用这个机会,德国还希望简化能源政策和计划,从而结合节能法规和《可再生能源供暖法案》。

内容

新的《节能法规》规定了未来新建筑必须达到的最低能源标准。目前,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有所区分。按照下面的时间表,实施“近零能耗建筑”: - 自2021年起,应用于商业建筑,
- 最快在2019年,应用于新的公共建筑。

接近零能耗的建筑指的是加热、通风、冷却和热水所需的净能耗几乎为零。目前已经存在达到这一标准所需的技术。试点项目已经证明大部分概念都极为相似:它们的基础是出色的隔热效果,紧凑的建筑围护结构,出色的内部储存量和使用太阳能。此外,通常还有带热回收系统的可控室内通风系统,通过地热热泵和太阳能系统提供温水。

近零能耗建筑可以认为是零能耗建筑的前身。在零能耗住宅中,平均一年获取的能源足以完全抵消建筑物的外部能耗。如果产生的能源高于住宅所需,那这就是所谓的正能源住宅。如果建筑物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外部能源,那这就是所谓的能源自给。能源标准的规定不考虑建造房子(施工)所需的能源。

成本效益

因为预计建筑成本的显著增长或者为响应能源政策的实际成本增长,《2017节能条例》的发布通常会引发临界反应。毫无疑问,建筑类项目的规划和执行会变得更有挑战性。根据周边国家的发展,如丹麦以及德国已完成的项目,可以看出,在大多数情况下,有关成本激增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。
根据建筑成本降低委员会,在建筑行业中,实际成本最大的增长驱动力是当前供需之间的相互作用力。生活空间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,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地区,越来越供不应求,而低利率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。而这反过来又导致房地产价格和服务价格的持续走高。上升的最低工资或公共费用也影响着建筑物的造价。

根据慕尼黑隔热研究所的发现,《节能条例》的最新修正案已经将施工成本平均提高了3.2%,但是这也造成一次能源要求下降了近25%。

如果《2017节能条例》的成果具有类似的规模,那么就可以归类为具有成本效益。以往的经验还表明,在引进新的法规和标准后,有时候会出现有关建筑构件使用的学习曲线效应,即随着时间的推移,得到巨大改进的建筑构件会变得更具成本效益,从而再次控制好成本。